首页 > 

如果三国人物看了《三国演义》,三国人物对自己的形象会说些什么

时间:2024-03-19 18:10:23 浏览量:48038

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及情节概括

如果三国人物看了《三国演义》,三国人物对自己的形象会说些什么?

许多人看了《三国演义》都觉得罗贯中在胡编乱造,瞎说一套。其实不然,罗先生是严谨的创造者,所有情节都是精心设计的,自有其意图在。

小说写好以后,老罗考虑到当事人会有不同的意见,比如刘备可能会说我不苟言笑,从不爱哭哦,诸葛亮会说我也没有那么神,周瑜会说我不是气死的,曹操会说我杀了吕伯奢,顺嘴说了句“宁我负人,毋人负我”,你给整成“宁教我负天下人,休教天下人负我”,这气魄、这境界,我自己也没想到哦。

老罗既想堵住他们的嘴,还不想让后世诟病,留下个把柄。于是,想到了召开一个新书咨询会,召集相关人物座谈,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。

老罗得知毛宗岗父子对于书稿很感兴趣,研究得比较深透,首先把他爷俩找来,说明了来意,安排他们拟定邀请函。

毛宗岗说:“据我的研究,演义中有姓氏的人物共980多人,这还不算神仙道人,如南斗、北斗、诸葛孔明的书童、水镜先生的牧童以及无名无姓的妇女等等,如果全部算上,可能有1100多人。这些都要邀请吗?”

老先生一听,脑袋就大了,说:“我靠,哪来这么多呢?我是根据《三国志宗僚》上记载的人物为主,编写的。蜀汉方面,从刘备到宦官黄皓,一共104人;曹魏方面,从曹操到陈登,共242人;孙吴方面,从孙坚、孙权至刘赞共131人。三方面合计477人,这里只限于帝王后妃、文臣武将,农民起义的头领、渔樵耕牧等下层人物,都排除在外。我感觉人物太多,还是做了删除,没有全部记述在内。尽管是有些胡编乱造,也不至于如此离谱吧。“

毛氏父子说:“的确您没有全部记录在小说中,让他们都露面。但您又添加、虚构了许多历史上并不存在的人物。比如,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,斩的都是无中生有的人物。”

罗贯中恍然大悟,要不后世的史学家说演义一共描写了1200多个人物,把一些贩夫走卒都统计在内了。更气人的是,有个巴蜀书社出版的《人物》弄了个《三国演义辞典》,据说列出了1258个人物。他们还不嫌乱,居然把阿斗、先主、后主,都单独列出一条。阿斗不就是后主,后主不就是刘禅吗?这不是添乱吗?

罗贯中就说:“那就按照《三国志宗僚》发邀请函吧。”

毛氏父子提出了疑问,如果那些没有在演义中露脸的来了,闹起来不太好吧?

老先生底气十足地说:“这个好办啊,就让他先读一下书稿,让他们看看我是咋黑曹操的。他们如果不怕黑,那就让他们上榜。”

按照老先生的吩咐,这477人全部接到了邀请,这个座谈会开的很热闹、也很成功,在一团和气中圆满结束。

本来毛氏父子替老先生捏了一把汗,没想到这么顺利,不得不佩服老先生的老道毒辣。

作为主笔大拿,老先生肯定是有个开场白。

老先生说:“该来的都来了,不该来的也来了哈。像蜀汉方面的陈式、邓良、费观、高翔等;曹魏方面陈骞、蒋干等;东吴方面的乔国老、大小乔等;政治集团的何进、皇甫嵩、韩馥、张济、樊稠、韩暹、杨奉等等,一干同志在《三国志宗僚》中,都没有记录,这次也让你们露脸了。没邀请你们,来了也很好。有意见可以提,但丑话说在前头,说不说在你们,听不听在于我。如何定稿,我说了算。“

然后,老先生很客气地对接到邀请的同志们说:“感谢诸位大佬赏光,给小子这个脸面。由于时间关系,出版社、书商们都等着出版,已经催了好几次了。大家有看法,尽管提,不过,再次修改后就直接出版发行了,不能再征求大家的意见了,敬请诸位理解小可的难处。”

曹操一听,脸都气白了,心想:如果不同意的话,这个死老头可能黑得更厉害,不如就此借坡下驴吧。于是说:“老先生写得好啊,把我想到的都写了,没想到的也写了;把我做的写了,没有做的也写了。我很满意哦。”

刘备看到曹操这么一说,立马就哇哇大哭,说:“老先生呕心沥血,写得太好了,我好好感动哦。”

关羽看到两个大佬如此说,气得脸都红啦,但想了一下,如果说出自己的心里话,老罗这伙计,不管不顾,不知道还会编造出啥故事来呢?算了吧,别跟他计较了。自己都成神了,啥事做不到呢?也在情理中哦。于是,关羽脸憋得通红,也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。

诸葛亮找到周瑜商量,说:“究竟咋个事,大家都清楚。如果咱们去跟他认真,这老头还不知道下一步如何编排咱们呢?”

本来周瑜还打算跟老头理整一下,听诸葛孔明这么一说,觉得有道理。老头一弄就给赵云来了个七进七出,给诸葛亮来了个七擒孟获,让诸葛亮气了三次,这还算是客气的。如果去计较,再被弄成了七气周瑜也不好说哦,还是淡定为好。

座谈会就在这样祥和、温馨、宽容、理解的气氛中,伴随着“滚滚长江东逝水”的节奏,圆满结束。

书商们直接抱着老先生的书稿去了出版社,也就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故事。尽管也有些地方做了删改,但基本保持了原书稿的基调。

作为演义的当事人,对此几乎都没有提出异议,反而是后世书外的人对此纠缠太多。

罗老先生为此专门留下了一句话,说:“你们就凑合着看吧,会看的看门道,不会看的看热闹,我只管写,不管你们怎么看”。

这事就这么着了,从此之后,三国演义中的人物,再也没有提出不同的看法。不管真心还是违心,从没有听说有一个人不同意演义的故事。